都想出贵子?可是富家子弟贵子越来越多

老杨数学个人网,自制专题,严选资料,微信 laoyangsx32

马克思客观唯物主义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特意查了下他的意思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简单通俗来说,你全家工作总和产出来的穷富表象,可以影响你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政治制度和基础设施。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女排大赛上,中国女排又一次拿下冠军至此已经11战全胜的成绩,使得国人骄傲,世界瞩目。队长朱婷荣膺最佳助攻并卫冕赛事MVP称号,朱婷一个顽强坚韧的女孩,但是她出身农村,地道的农村人。寒门出贵子都说比较难,这么朱婷也是在农村闯荡出来。朱婷老家是河南的一个小村子,父母一共生了6个孩子,其中的儿子因为白血病早早去世,剩下的五个都是闺女。朱婷排行中间,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两个姐姐早早就出去打工,没有从事体育,可谓家庭经济基础并不是多理想,但是自从她成名归来,她的家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排队来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她家的墙也成了广告墙,竞相购买广告位。朱婷可以说是寒门出贵子的例子。

的确,泱泱中华的千年历史里,社会底层人物出人头地,拜相封侯,名垂千古的事例也不是没有。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的历史里,出过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秦末刘邦和元末朱无璋,分别建立了汉朝和明朝。

可是如今社会安定,国泰民安,怎能再像以前来个暴乱或者起义呢?我们过得太幸福,安稳,和谐,我们似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忘记了“寒门要出贵子”这句话了。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这句话即使在今日也是极有道理的。试想,穷人家要为每日的衣食住行奔波,哪里有多余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去?

一篇《南方周报》上的报道,开篇是这样写的——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发现农村学生的高考主要流入当地职业学院大专或者当地普通二本院校。这几年师范类院校加大招生承诺毕业给学生编制,又有很多学生流入当地师范类学校。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这意味着,中国高校扩招后,并没有增加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机会,”杨东平说,“相反,普通高校文凭的市场竞争力在扩招后越来越弱,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

我认为原因之一,是资源不同,农村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当地村里或者偏远县城的教育资源,无论师资还是教学设备都收到较大限制。我们知道城市的孩子课外都在加班学习,而农村孩子还在打游戏,玩手机。

原因之二,环境不同,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为的就是给孟子找一个好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都知道学校里有快班和慢班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教育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无论从形态还是思想上。寒门子弟,在一个缺乏文化氛围的家庭长大,父母亲戚,周围的邻居朋友,基本都是同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孩子很容易受周围的一些素质较低、教育程度较低的同龄人或长辈的影响,很难抵御他所在生活圈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浸染,因此难免走上歧途。

原因之三,最重要的一点,见识和视野不同。“富家子弟”经常跟着身边的人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国内或者出国旅游,能够了解世外变迁,增加才干。当然机遇也会增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足使他们内心强大而自信,敢于面对挑战和机遇。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老杨数学 » 都想出贵子?可是富家子弟贵子越来越多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